2021年 1月 6日, 星期三

“十如”隆重呈献奥克斯曼作品──丝亭 II

溢达集团隆重呈献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(MIT Media Lab)介导物质研究小组之作品──丝亭II (Silk Pavilion II)。该作品由2020年11月起于“十如”的精思苑(交流学习中心)展出。

别具特色的丝亭II是由屡获殊荣的建筑师、设计师、发明家及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媒体艺术及科学系教授内里·奥克斯曼(Neri Oxman)创作,作品较早前曾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。

开拓求新的理念作为溢文化的重要一环,一直鼓励我们时刻保持好奇心,不断学习及创新。丝亭 II 正好提醒我们科技日新月异,应积极求变而并非安于现状。奥克斯曼的项目融合了工程、生物、艺术及计算机科学,不但带来鬼斧神工的作品,而且启发我们对跨界别创作的全新视觉。

奥克斯曼的作品启示了一个可行的未来愿景:建筑及制造业可与大自然完美地相辅相成,而非主导自然。正因如此,风光旖旎的“十如”是丝亭 II 展出场地的不二之选。“十如”旨在实践溢达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和体现对行业未来的构想,除了追求业务增长及巩固行业领导地位外,亦希望通过配套、营运、产品和员工等方面,为环境创造价值。

有关项目的更多详情,请浏览:https://oxman.com/projects/silk-pavilion-ii

丝亭II

在丝亭II项目中,内里·奥克斯曼探讨在“人类世”的时代,有甚么根本的可持续方法去进行纺织、制造和建造,以及人类和其他物种(例如桑蚕),如何在工程项目、产品和建筑物中共同协作。高六米、宽五米的丝亭II结合机械和生物制造,使建造及培植合而为一,融合现代技术与生物学,正好为以上问题带来了独特见解。它由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:内层是线性的钢缆系统,中层为平面的可溶性编织物支架,外层的立体结构选用了欧洲最广泛使用的养蚕设施,再由17,523只意大利桑蚕吐丝纺织而成。

在制作期间,丝亭II呈水平放置,以夹具达到持续的顺时针转动,配合桑蚕向上移动的倾向。因应当地环境因素影响,所生成的结构会有不均匀的生物化学改变,形成蚕丝上的不同的孔洞与厚度,描绘出一幅桑蚕新陈代谢而成的自然画卷。

传统桑蚕业在取丝的过程中,煮沸蚕茧的步骤会把幼虫杀死。这个项目表达了创新设施能引导桑蚕动向与吐丝,令桑蚕能于取丝程序后继续成长及繁殖。

丝亭II是内里·奥克斯曼在2020年2月至10月期间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个人展览的主题作品,也是她2013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以6,500只桑蚕造成的丝绸之亭的续作。

 

关于内里·奥克斯曼与介导物质研究小组

内里·奥克斯曼是一名设计师、建筑师及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教授,以及介导物质研究小组的领导人。拥有医学、建筑学及设计运算学的学术背景,奥克斯曼是生物医学工程、材料科学、艺术、海洋生物学的资深学者,也是材料生态学领域的先锋。奥克斯曼于2010年创立介导物质研究小组,小组专注于受大自然启发的设计,它于设计运算、数字制造、材料科学和合成生物学的交叉领域中进行研究,并应用有关知识于各种规模的设计工作。

奥克斯曼带领 介导物质研究小组勇夺无数奖项,令小组蜚声国际,更曾在世界经济论坛及美国白宫等地赢得美誉。她的作品更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、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、巴黎庞比度中心、波士顿美术馆及纽约库珀·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的永久藏品。